
3月10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胜利闭幕。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师生通过多渠道,实时热切关注两会盛况,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珠海校区师生热议两会相关内容,结合工作学习,畅谈心得体会。凝聚共识,砥砺奋进!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珠海校区党委书记兼校长邹美帅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擘画的“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宏伟蓝图,为新时代高等教育赋予了新使命。2025年是珠海校区全面完善治理体系、系统实现内涵发展的攻坚之年。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紧扣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按照北京理工大学党委的统一部署,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强特色”办学标准,锚定建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改革示范区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目标,聚焦学科布局与学域建设“牛鼻子”,打造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强磁场”,建强科研驱动与成果转化“动力源”,坚定信心、实干笃行,立破并举、推陈出新,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中找准新方位、展现新作为,全面融入教育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征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空天信息学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肖晓波的思考,他表示,学域将瞄准国家安全与新域新质能力战略急需,以建设一流大气科学学科为目标,交叉融合计算机、航空宇航、信息通信、材料等学科优势,打造以临近空间环境探测为特色牵引的跨学科研究体系,突破“卡脖子”关键基础理论与技术,推动大湾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让长期致力于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科技创新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能源交通学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黎一锴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将聚焦能源交通学域,加强以交通学科为核心的学科群建设,提升科研水平,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能源交通领域人才,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重大战略,为区域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为社会科学学域做好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社会科学学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刘媛媛表示,在人工智能与技术创新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科学学域要适应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需求变化,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强化交叉学科建设,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助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作为连接校区与企业的桥梁,大湾区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罗回彬表示,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体系,关键在于打通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将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科技园为载体持续强化校企等多元主体联动,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平台、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深化协同创新及产业孵化的全链条服务,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洋科技学域教授徐立军、副教授李轩表示,将聚焦海洋科技学域人才培育,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校区地理优势,携手大湾区内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安全保障贡献力量,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海洋事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为进一步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指明了方向。前沿交叉学域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毕政鸿深刻体会到国家对科技突破、人才汇聚、教育创新以及区域协同的高度重视。他将继续积极投身基础研究,致力于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研究,带领博士生潜心研究,攻坚克难,深化医工融合创新,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两会提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为珠海校区建设提供了新的思想引擎,珠海校区党委办公室主任丁璇表示,党政办作为校区综合协调部门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枢纽,将在理顺关键体制机制、完善内部治理架构、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效能上勇担责任,苦干、实干、快干、巧干,聚焦校区发展与大湾区区域发展的目标任务,以校区所长服务湾区所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校建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改革示范区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贡献力量。
过去一年,珠海校区突破学科组织界限,开展学域制探索,致力于构建新型跨学科组织结构。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马静娴认为高校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在高质量谋划校区“十五五”规划之年,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勇于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着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实现新跨越,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交叉研究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行政服务人员,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吴薇深感使命在肩,立志以创新实干回应时代召唤,锚定“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目标,始终秉持“资源服务发展”理念,以师生需求为导向,以支撑教学科研为核心,以实际行动在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书写北理工人的使命与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无党派人士教师黄厚兵深感振奋与鼓舞。他表示将从自身专业出发,潜心教学,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拔尖人才,积极参与大湾区教师交流活动,促进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通过与港澳教师的协作,探索适合大湾区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支持。
作为珠海校区首批研究生辅导员,李玥深感国家对青年一代寄予“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重托,更加明晰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行动坐标。她表示,将做好青年学子的知心人、热心人、引路人,以“延安精神”“特区精神”为引领,助力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用心用功用情深耕育人工作,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培育学生创新精神,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片热土,激发学生勇闯“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担当意识,在培养“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的领军领导人才中贡献新时代辅导员力量。
2024级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简安琪表示,她深刻意识到个人研究势必要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将不断深化对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努力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全球治理而不断学习,积极参与校区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港澳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北理工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人才、教育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等热点话题,与青年学子的学习和研究息息相关,让2024级车辆工程硕士研究生吴家熠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立志将青春融入祖国发展,未来将聚焦车用固态电池深入开展研究,努力突破技术壁垒,将专业知识与大湾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上镌刻属于北理工青年的赤子之心。
2024级未来精工技术专业耿子睿关注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重大国家战略,第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珠海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城市之一。作为青年学子,他表示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注重专业知识积累,提升实践能力,涵养创新思维,勇担时代重任,积极参与珠海校区的发展建设,为将来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