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前沿交叉学域纳米生物医药与诊疗团队彭绍军教授课题组在脑胶质瘤治疗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研究成果《Zwitterionic Sulfadiazine-Based Micelle Achieves Effective Drug Delivery to Glioblastoma by Overcoming Multiple Biological Barriers》于2025年9月06日正式发表在化学领域排名第一的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为攻克脑胶质瘤治疗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图1. PCL-PSDMA胶束的合成路线及其克服五重生物屏障用于增强抗胶质母细胞瘤药物递送的示意图。

图2. PCL-PSDMA胶束的合成与表征。

图3. PCL-PSDMA胶束克服血脑屏障的能力。

图4. 负载紫杉醇的PCL-PSDMA胶束的抗小鼠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作用。
该研究首次构建并合成了一种强效的基于磺胺嘧啶的PCL-PSDMA两性离子胶束,其以及其简洁的分子结构,成功突破了血液循环屏障、血脑屏障、间质液压力屏障、肿瘤细胞膜屏障及溶酶体屏障五重生物屏障,实现了将药物紫杉醇在小鼠胶质母细胞瘤的高效递送,展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治疗效果。这种智能、高效且安全的纳米平台,有望成为未来脑部疾病治疗领域的通用策略,具有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
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东莞理工学院郑轲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博士研究生欧阳旭梅,彭绍军教授为论文的独立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等多个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