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由党委统群办公室筹办的品牌活动——志合讲堂茶话沙龙在艺悦楼禅意空间开展,邀请计算科学研究团队的陈炳志副教授作“AI大模型发展历程及应用关键”主题报告。此次活动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当下热门的AI大模型技术,吸引了来自学校25个不同部门的50多位教职工积极参与,其中涵盖行政职员、专任教师以及多个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探寻这一前沿科技如何成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密钥”。

主题演讲环节,陈炳志副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解了AI大模型领域的发展历程。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科普到AI大模型的数据处理能力飞跃、计算资源整合以及算法创新突破,陈教授一一详细阐述。他特别强调了AI大模型在工作效率提升方面的多元应用。以内容创作行业为例,传统创作流程中创作者需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在资料搜集和构思上,而如今借助AI大模型,只需输入主题或要点,就能快速获得创作框架和思路,创作者后续只需进行个性化润色完善,大大缩短了创作周期。

针对大家在AI大模型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境,陈教授贴心地总结了8个实用的提示技巧,指导大家通过精准提示和微调,实现AI辅助的最佳效果。这一环节引起了在场教职工的浓厚兴趣,大家纷纷记录要点,积极思考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身工作中。

交流研讨环节,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思想火花四溅。大家围绕如何保证使用AI大模型提供的数据信息更准确且具有权威性,AI会不会取代人类,如何借助AI提升自己的创新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陈教授强调AI是“辅助”,并非“替代”。在保证数据准确性和权威性方面,一方面要选择训练数据来源可靠、算法先进且经过严格验证的大模型产品;另一方面,使用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对AI提供的信息进行合理评估和筛选,不能盲目依赖。在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鼓励大家积极主动地与AI大模型进行互动,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创意伙伴,要勇于尝试不同的提示策略和应用场景,不断挖掘AI大模型的潜力,通过持续的反馈和微调,逐渐打造出适合自己工作需求和创新风格的AI辅助模式,从而实现自身创新能力的飞跃提升。

活动尾声,现场依然沉浸在对AI大模型的热烈讨论氛围中。志合讲堂也将继续秉持搭建知识交流平台的宗旨,为学校带来更多有价值、有趣的主题活动,进一步凝聚全校共识,汇聚发展合力,助力学校在科技创新与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