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设计创新研究中心

时间:2024-03-29

文:

图:

来源:

编辑:

审核:

研究中心定位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科创立于1984年。历经四十年发展,已经发展成为QS设计学科国内排名第7至8位,世界排名前150至200位的优势学科。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理工大学(珠海)设计学科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形成自身特色,与北京本部设计学科发展定位形成优势互补的有机整体。

研究中心目标

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创新研究中心是珠海校区极具特色的前沿研究机构之一,其规划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大湾区创新研究院成员机构,与研究院近三十余所顶尖实验室、研究中心形成紧密联合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平台,提供了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和成果转化环境。

研究中心以中国最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交叉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为发展目标,兼具AIGC设计创新资源服务中心和AIGC设计教育资源服务中心的作用。中心将以其优势科研能力,赋能大湾区乃至全中国的生产力结构升级。在面向民生、面向海洋、促进商业发展、“双碳”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科研活动,形成特色。依托岭南传统文化资源、粤港澳大湾区四百多年东西方交融形成的独特文化资源,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研究与文化创新。发挥设计学科创新特色,孵化设计驱动型创新企业,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树立设计驱动品牌,形成产学研合作特色优势。

科学研究

研究中心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设计创新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转化及其所带来的生产力结构乃至社会文化影响为研究核心。从基础设施、产业应用、科研教学和顶层导向四个层面构建研究框架,其中基础设施层面涉及基础算法、3DAIGC,特化模型矩阵,参数化和生成式设计、加密技术、零知识信任系统、具身智能交互学习、机器视觉、场景语义解析;强化学习、自监督学习等,其中多项研究有超过十年的技术积累,成果广泛投入行业应用。在产业应用层面,研究中心聚焦于人工智能条件下的新产业模式研究,同时也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索。在科研教学层面,研究中心以校本部相关教材体系为核心,开展包括科研、专业、职业及至普及教育的教材、课程、教法体系研究,建立起起涵盖从工业文明史、价值理论比较研究到演化美学、认知心理学和模式语言学在内的庞大有机认知体系,该体系的规模、复杂程度和结构的严密性在国际上处于顶级水平。最后在顶层导向层面,研究中心与多家政府机构及头部企业合作在社会价值可持续发展、产业构架发展战略、人才能力模型及评价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向展开一系列前沿研究。

研究方向

(1)进化生成式设计范式研究

以自动化的方式完成经典设计范式难以完成的复杂形态和高性能结构设计。涉及到算法优化、设计空间建模、进化操作选择等方面的工作,旨在提高生成式设计的效率、质量和创造力。探索如何利用进化算法生成创新性、优秀的设计或艺术作品。

   

(2)特化模型矩阵及其可用性研究

特化模型矩阵研究框架或方法,突破现有通用大模型在具体的设计领域应用存在诸多局限性。用于评估特定领域内各种模型的可用性和适用性。包含多个维度,性能指标、数据要求、计算资源、模型可解释性等,用于比较和评估不同模型在特定任务或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可用度。特化模型矩阵及其可用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模型在特定领域中的优劣势,指导模型选择和应用实践。

(3)零知识信任体系、数字指纹确权算法研究

去中心化互联网环境中,利用数字指纹技术和区块链技术记录和验证所记录信息的“安全数据存档和查询”服务,验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从而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实现真正的数据安全保护。团队在这个方向有多年积累,具备较强的研究基础和开发能力,多个专利协议已经在业内推行。后续拟建立东京研究中心深入此方向,以研发高可用性的零信任、可继承、可追溯、高性能高可靠性方案,参与国内乃至国际标准竞争为目标。

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  杨南  Yang Nan  教授

德籍设计师,整合创新方法专家,生成式设计和人工智能辅助设计专家。逾16年中德多所顶尖高校设计教育经验,对国内外不同设计教育模式的优势和局限有深刻理解,拥有丰富的方案积累。研究领域包括整合创新方法、认知心理学、演化美学、用户体验设计、设计文化史、人工智能和生成式设计。在设计创新行业从业11年,在设计创新战略、用户体验、去中心化设计治理、AI辅助设计等领域经验丰富。现任德国Aquacatta设计咨询公司CEO,日本Chainbow株式会设计总监,AIGC设计创新社区AICan发起人,作为资深人工智能和教育问题专家为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提供顾问服务,包括腾讯集团、Trumpf、Roche PVT、Audi、Bosch、Inficon等。



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金凤路6号 邮编:519088 邮箱:zhbit@bitzh.edu.cn 版权所有©北京理工大学(珠海) 京ICP备100198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