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定位
智能电池与传感器实验室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及未来清洁能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高密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的创新研究和工程化开发,重点研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存储特征的固态电池和新能源材料技术、高密度能量存储的安全感知与控制技术以及具有高能量密度转化特征的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技术等前沿技术。金海波教授领衔的高密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创新团队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立足珠海校区,聚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未来绿色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材料、能源等一流学科建设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建设目标
■服务于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与“双碳”战略
■服务于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和高精尖融世界一流人才的培养
研究方向
(1)固态电池与高密度储能新材料
重点开展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及相关高密度储能新材料的创新研发。
(2)储能电池安全感知与智能传感
通过多种智能传感器实现储能电池多物理场状态的测量感知,提升储能电池安全管理水平。
(3)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
利用大湾区区位优势,发展以海水为原料制氢,尤其是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高密度能量转化技术)。
学科建设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等历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是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双一流”建设培优学科。以此为基础与依托,团队将积极参与北京理工大学(珠海)的学科建设,力求在珠海校区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服务支撑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
团队在珠海校区承担的课程有:《固态相变》《功能材料》《高等有机化学》《合金热力学》《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材料热力学与动力学》《能源材料及储能技术》《缺陷、扩散与烧结》《波谱分析》《高等化学电源工艺学》《催化剂设计与制备工艺》《先进有机合成技术》《应用电化学》《材料电化学工程基础》等。
团队成员
金海波,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带头人,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和完成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SCI他引1万余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2项,主编教材2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
苏岳锋,北京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IEEE PES储能技术委员会(中国)储能材料与器件分委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松下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引用8000余次,主编教材1部,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发明),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
李静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研究领域为新型电磁功能材料与多场调控和器件,着重研究宽频段智能电磁调制和节能窗关键材料与技术。作为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十三五重点研发、总装预研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教材2部。
冯彩虹,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功能材料与能源存储与转化,主要研究方向面向二次电池和氢能开发中关键材料和关键技术。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珠海市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及企业横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9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抗沾污轻量化金属基复合板材结构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李宁,北京理工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杰青、北京市科技新星,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庆市和黑龙江省重点项目以及企业横向技术合作等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获国际学术奖R&D100 Awards,US DRIVE 技术成就奖,以及协会奖励2项。
熊志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的课程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首批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首批校级“金课”,并入选首批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慕课。主持多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4件,主编教材1部。获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研究成果
团队在固态电池与高密度储能新材料、新型储能安全感知与智能传感、海水无淡化直接电解制氢等高密度能量存储与转化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成果,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超100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一等奖等。
团队十四五期间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如“储能电池加速老化分析和寿命预测技术研究”项目课题“储能电池的加速老化评测技术研究”,2021YFB2401803;“储能锂离子电池智能传感技术”项目课题“锂离子电池单体内部温度、应力、气压、气体特种传感技术”,2021YFB2401901)、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关键技术项目、国家能源集团电化学储能系统故障诊断和健康状态评估等技术开发项目50多项,承担科研项目经费5000多万元。与国家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五矿、合肥国轩、比亚迪、宜宾锂宝等国内外新能源、储能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技术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