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卓越工程前沿》课程迎来了本学期最后一讲。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以线上授课的方式,聚焦固体火箭发动机力学问题,为师生们呈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长助理王茹于课前详细介绍了主讲嘉宾的卓越成就与贡献。侯晓长期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研究,是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固体发动机专业的工学博士,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型号高能固体发动机、第一个水下复合材料壳体发动机、第一个大型Ⅰ级高压强发动机,主持了国防关键军用新材料芳纶Ⅲ系列纤维研制和应用研究,为我国战略导弹发动机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在热烈的掌声中,侯晓开启了题为《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力学问题》的授课。课程从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切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药柱和喷管等关键部件所涉及的力学问题内涵。结合丰富的真实工程案例,详细讲解了发动机前沿技术发展中面临的典型力学问题以及亟待突破的瓶颈难题与挑战。他指出,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技术学科,在解决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难题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他强调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力学提出的新挑战,鼓励研究生们结合自己学的力学知识,共同解决在固体发动机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力学问题,期望大家能够在科研创新工作中建立连接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思维模式,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提问,围绕发动机的复杂工况性能、结构优化、材料应用等关键问题与院士展开热烈探讨。这种思维碰撞,使同学们能够站在学术前沿的视角俯瞰学科发展脉络,进一步拓宽了学术视野的广度与深度,有效地激发了博士生们的创新思维,推动他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稳步迈进,为其学术成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随着本次授课内容的结束,本学期的《卓越工程前沿》院士课程也落下帷幕。这一课程的开设,为珠海校区的学子们搭建了与顶尖学术专家交流的平台,激发了科研热情,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助力珠海校区在工程教育领域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