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境,虹跨湾区。9月7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举行2024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北京理工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澜,珠海市委书记、省委横琴工委书记陈勇,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邵允振,珠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晁桂明,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包丽颖,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珠海校区党委书记兼校长邹美帅,北京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秦志辉等出席典礼。
广东省、珠海市、珠海高新区、北京理工大学相关单位领导、珠海校区班子成员及2024级硕博研究生新生、研究生导师参加典礼。
南粤醒狮,舞动青春。红旗招展、崭新启程。
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典礼由邹美帅主持,他向507名优秀硕博研究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北京理工大学调整珠海校区办学定位,迎来首批全日制研究生,标志着校区建设进入崭新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他表示,北京理工大学在珠办学二十四载,肩负服务教育强国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光荣使命,珠海校区锚定世界一流大学校区建设目标,矢志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致力建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改革示范区和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先行区,希望同学们和校区携手共进,努力成为高素质、强潜力、宽视野、国际化的领军领导人才。
2024级机械专业博士周琪翔,在北理工攻读硕士期间,参与诸多项目研究并取得优异成绩。
新生代表周琪翔结合在北理工的学习科研经历向所有新生倡议——肩负推动科技进步、服务国家发展重任,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特区精神,用实际行动争做领军人。教师代表分享了一代代北理工人用行动书写壮志凌云的报国故事,鼓励全体研究生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维解决问题、探索未知,践行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科技报国的北理工人使命。
廉玉波受聘为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外导师”
为进一步加强“三全导师”队伍建设,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特聘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集团首席科学家廉玉波教授为2024级研究生校外导师。廉玉波鼓励研究生们把握时代机遇,勇担科技兴国重任,在攻坚克难的行动中,积累真才实学,积极投身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
邵允振代表广东省教育厅向新生表示欢迎和祝贺,对北京理工大学长期以来为广东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珠海校区建设聚焦广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前沿,优化学科布局,创新人才培养,必将为广东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广东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支持北京理工大学办好珠海校区,期待北理工为广东注入优势资源,同时鼓励学子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胸怀家国,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
陈勇代表珠海市委、市政府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2024级研究生们表示热烈欢迎,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教师节的问候,对北理工长期以来对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北理工是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校共同努力下,北理工珠海校区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当前,珠海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珠海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实现这些目标任务,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战略支撑。希望市校双方进一步精诚合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协同布局建设一批特色工科学科群,积极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引导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发展典范。希望同学们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学有所成,勇攀高峰。珠海是开放之城、活力之城、创新之城,成长成空间广阔,真诚期待大家学在珠海、留在珠海、扎根珠海,和珠海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珠海将一如既往支持北理工办好珠海校区,努力为北理工师生在珠工作生活、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姜澜代表学校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和全校师生员工,向珠海校区2024级研究生表示衷心欢迎,对广东省和珠海市长期以来对北京理工大学事业发展、珠海校区建设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诚挚感谢。
姜澜发表题为“奋斗不息 创新不止 交流不断”的讲话。他指出,北京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建强珠海校区,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新时期,珠海校区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开启了高水平一流大学校区建设崭新篇章。勉励莘莘学子特立潮头、开创未来,做珠海校区发展建设的开启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姜澜对广大学生提出期望:
以奋斗姿态奔跑在科学探索大道。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研究生阶段既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拓展专业领域,不断尝试扩大人类认知的边界。re+search是“科研”的英文拼写,即一再搜索之意,希望研究生们“在没有地图、没有GPS的科技无人区,不断搜索”,潜心科研、恒心攻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失败挑战,奋斗不息,书写无悔青春。
以创新探索激发科学发展动力。要牢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每一次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展都是科学家们颠覆既定思维、挑战传统认知、冲破常识束缚的结果。研究生们是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的生力军,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许与重托,盼望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矢志科技报国,创新不止,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以交流视野构建科研前沿通道。以跨学科交叉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深刻重塑着当今世界的格局形态,同学们未来所面临的科技攻关也将越来越综合交叉。现代科研决不能闭门造车,学术交流极其关键,研究生们要以多形式在多领域交流,走到最前沿,在交流中开阔视野、迸发灵感、提升学术素养、强化学术联系。
传承延安根、永铸军工魂、争做领军人。典礼上全体新生佩戴北京理工大学校徽,这是北理工人身份的象征,更承载着北理工人使命荣光。凯歌而行,延河情起,培风图南,特立潮头。愿广大青年扎根湾区沃土,在青春赛道上跑出最好成绩。
奋斗不息 创新不止 交流不断
——校长姜澜院士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尊敬的陈勇书记、尊敬的邵允振厅长,各位来宾、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北京理工大学珠海校区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各位同学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我代表学校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和全校师生员工,向新加入我校的507名研究生同学表示衷心的欢迎!对广东省和珠海市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提速换挡、纵深推进的新时期,珠海校区回归高水平一流大学办学初心,揭开全新篇章。同学们是珠海校区新篇章的开启者和见证者。在此,我与同学们交流三点建议:
一、奋斗是科学探索的大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爱因斯坦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爱迪生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不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拓展专业领域,不断尝试扩大人类认知的边界。科研的英文拼写是re+search,就是一再搜索的意思,在没有地图、没有GPS的科技无人区,不断搜索。
科研道路注定没有捷径,充满挑战,唯有通过持之以恒的不懈奋斗,才可能取得突破。著名的“一万小时法则”认为:天才能卓越的原因,不是超人的天赋,而是不断的奋斗,一万小时聚焦特定领域的奋斗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不凡的必要条件。诺奖得主、心理学家西蒙提出的“十年定律”认为,要成为专家,需要在某领域潜心奋斗十年。
《Science》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追溯2856名物理学家20年的科研生涯,发现科研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年龄,而在于持续的潜心恒心奋斗。这意味着,在求知的道路上,无论处于哪个阶段,只要始终保持对科学的渴望,对科研的热情,勇于尝试,奋斗不息,我们都有可能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
希望你们珍惜当下,潜心科研、恒心攻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失败挑战,奋斗不息,书写无悔青春!
二、创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更是科研求实创新精神的最好释义。人类的科技发展史,就是一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否定自我、不断革新的探索史。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认为时空为整体,空间可弯曲,真空不空,再到量子力学认为时间、空间是不连续的。
每一次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展都是科学家们颠覆既定思维、挑战传统认知、冲破常识束缚的结果。罗素说“永远问自己,事实是什么,真相是什么,不要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东西所蒙蔽”,这正是真理探求精神的深刻写照。
作为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的生力军,我校研究生肩负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许与重托。盼望同学们勇担时代使命,矢志科技报国,创新不止,服务国家、造福人类!
三、交流是科研前沿的通道
当今世界,知识倍增周期已从18世纪的80—90年,缩短至当前的1—2年,交流在科研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纵观近20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交叉领域的研究成果占比已超过1/3。以跨学科交叉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深刻重塑着当今世界的格局形态,同学们未来所面临的科技攻关也将越来越综合交叉。
现代科研决不能闭门造车,学术交流极其关键。通过文献阅读、导师指导、组会讨论、同门互助、广泛合作、学术会议、国际交流,在交流中走到领域最前沿,在交流中开阔视野,在交流中迸发灵感,在交流中提升学术素养,在交流中强化学术联系。
同学们,希望你们奋斗不息、创新不止、交流不断,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征程上特立潮头、开创未来、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